他有着扎实的一线实践经验、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以及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专长,这个踏浪追梦的“85后”叫孙晓臣,是山东联通青岛分公司网络线数字化转型项目经理、青岛联通科创中心数字化创智板块研究员。在中国联通全面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,他凭借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与扎实的技术功底,成为IT专业骨干人才,并以诸多优秀的场景应用产品有力助推公司业务发展。
“一线同事手中的助销工具,是我们团队开发的”
(资料图)
2011年,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孙晓臣回到了家乡,在青岛联通某分公司参加工作。他发挥专长,牵头开发了数据发布系统、集客欠费管理及自动推送等系统,这些系统经优化后成为助力公司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好帮手。
扎实的理工科背景与踏实的基层实践经历,让孙晓臣练就了“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”的“螺丝钉”精神。2015年3月调入市公司数字化支撑中心后,他的研发技术专长得到进一步施展。移动应用是当时开发工作的短板,他刚到新部门,便主动请缨开展移动应用开发。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在“干中学”、在“学中会”,快速掌握了主流的开发语言和维护工具,并参加了“微信平台全触点助销系统”开发项目。该系统具备用户信息查询、线路信息查询、客户预约等多项功能,一上线便得到客户经理及一线装维人员的频频好评。装维人员李师傅说:“终于告别了手工预约记录,消除了线路信息要到单位电脑上查、用户详细信息无法随时随地查询等障碍,现在输入用户基本信息后就能自动展示推荐套餐。晓臣开发的应用让我们体会到了移动办公的便捷,真是太方便了!”
趁热打铁谋发展,创新开发信心足。项目团队趁势又开发了“互联网家”APP、宽带无条件受理日报工具、交接箱二维码管理等一系列移动应用,有力地支撑了一线工作。孙晓臣也在应用开发中收获了同事的认可:“每当看到一线同事用着我们开发的各类软件工具,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,再听到他们说工具好用、省时省力,我心里就乐开了花,那些加过的班、熬过的夜瞬间都不算什么了。我个人加班,能让那么多一线同事提效,太划算了!”
躬身入局,拥抱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机遇
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跑出“加速度”,2019年底,青岛联通数字化支撑中心牵头成立存量经营BU团队。孙晓臣积极加入项目团队,负责开发、搭建存量经营维系派单平台,通过电脑、手机端派单平台为一线赋能。系统在2020年上线当年,便通过数据赋能精准营销累计创收过亿元。青岛联通数字化支撑中心也获得山东联通“2020年度数字化转型先锋队”荣誉称号。
为了更好地兑现高品质服务承诺,青岛联通积极落地末梢渠道下沉工作,深入开展一线营业部建设工作。2021年11月,孙晓臣带领团队开发了营业部数据可视化平台,动态展示经营指标、任务派单、用户画像等可视化数据。该平台像一场及时雨,极大地提升了营业部的业务发展和综合管理能力。对此,孙晓臣表示:“‘数字化转型’不是一句口号,是我们一行行代码、一个个系统、一部部应用推动的,正因为躬身入局,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赋予我们劳动者更多的责任和机遇。”
“数字员工”,新人报到
针对日常繁琐性事务,如例行的报表统计、通报发送、简单操作等占用人力精力、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,青岛联通通过独立开发、引入“数字员工”,使其成为公司有序运转的强有力助手,孙晓臣正是“数字员工”项目组的主力成员。
从2021年7月第一批“数字员工”上岗至今,青岛联通已自主研发上线79位“数字员工”,他们活跃在财务、运维、审计、政企服务等多个领域,覆盖数据分析、通报调度、业务受理、设备维护四大类业务场景,实现多系统数据互联、流程自动化运转,有效促进了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的提升。
“数字员工”解决了流程运转问题,却处理不了数据不完整、查询统计调度不统一的问题。于是,2022年8月,孙晓臣带领团队开发了网络智慧运营平台,实现了宽带、工单全流程监控,平台上线7个月累计自动抓取工单信息38万条,流转信息609万条,日均抓取超10万次,推送工单提醒类短信/钉钉通知超37万条。
由于工作很忙常常照顾不到家庭,孙晓臣坦言自己对妻子和孩子亏欠太多。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,在家经常是左手哄着娃,右手敲代码,他开玩笑说:“永无止境的代码生活,就要从娃娃抓起。”
“持续钻研知识深度,拓展认知广度,在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岗位的纽带和支撑作用”是孙晓臣对“骨干人才”的解读。在高手如云的2022年山东联通“骨干人才”评选中,孙晓臣脱颖而出。对他而言,这是对过去工作的激励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要求。“通信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有不少难点、堵点有待打通,希望能有更多同道中人加入中国联通数字化转型的事业中,一同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。”